1、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
2、读书,始读,未知有疑;其次,则渐渐有疑;中则节节是疑。过了这一番,疑渐渐释,以至融会贯通,都无所疑,方始是学。
3、读书之法,在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
4、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5、举一而反三,闻一而知十,及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
6、读书无疑者,须教有疑,有疑者,却要无疑,到这里方是长进。
7、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8、君子小人,如冰炭之不相容,薰莸之不相入。
9、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,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。
10、信犹五行之土,无定位,无成名,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。
11、谦固美名,过谦者,宜防其诈。
12、立志不坚,终不济事。
13、百学须先立志。
14、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
15、读书之乐乐陶陶,起并明月霜天高。
16、读书譬如饮食,从容咀嚼,其味必长;大嚼大咀,终不知味也。
17、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,耸起精神,竖起筋骨,不要困,如有刀剑在后一般。就一段中须要透,击其首则尾应,击其尾则首应,方始是。不可按册子便在,掩了册子便忘。
18、人有耻,则能有所不为。出处:朱子语类
19、少年易学老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20、书不记,熟读可记;义不精,细思可精;惟有志不立,直是无着力处。
21、师严道尊,教乃可施
22、学者须先立志。今日所以悠悠者,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,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,此只是志不立。
23、读而不晓就思,思而不晓就读。
24、虚心顺理,学者当守此四字。
25、凡人便是生知之资,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。
26、为学正如撑上船,一篙不可放缓。
27、事师长贵乎礼也,交朋友贵乎信也。出处:朱子家训
28、朋友,以义合者。
29、夫民,衣食不足,则不暇治礼仪;而饱暖无教,则又近于禽兽。
30、大凡敦厚忠信,能攻吾过者,益友也;其诌媚轻薄,傲慢亵狎,导人为恶者,损友也。
31、日省其身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32、循序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
33、志者诗之本也。
34、家门和顺,虽饔飧不继,亦有余欢。国课早完,即囊橐无余,自得至乐。读书志在圣贤,为官心存君国。守分安命,顺时听天。为人若此,庶乎近焉。
35、敬字工夫,乃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,敬在里面;有事时,敬在事上,有事无事,吾之敬未尝间断。
36、天下事,坏于懒于私
37、让者,礼之实也。
38、读书之法无他,惟是笃志虚心,反复详玩,为有功耳。
39、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40、未得于前,则不敢求其后;未通乎此,则不敢志乎彼。
41、学者先要会疑。
42、蹉跎莫谴韶光老。出处:四时读书乐
43、习于智长,优与心成。
44、月盈则亏,日中则昃
45、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出处:《春日》
46、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。
47、自古圣贤,皆以心地为本。
48、为学乃能变化气质耳。
49、智识欲的目的是真,道德欲的目的是善,美欲的目的是美。真善美,即人间理想。黑田鹏信、自古圣贤,皆以心地为本。出处:朱子全书学二
50、守正直而佩仁义。
51、思诚为修身之本,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。出处:四书集注
52、涵养、致知、力行三者,便是以涵养为首,致知次之,力行又次之。
53、命为志存。
54、读而未晓则思,思而未晓则读。
55、读书之乐何处寻,数点梅花天地心。
56、古者小学,教人以洒扫、应对、进退之节,爱师、敬长、隆师、亲友之道,皆所以为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之本。
57、人,只有一个公、私;天下,只有一个邪、正。出处:朱子语类经略
58、保初节易,保晚节难。
59、为学读书,须是耐心,细意去理会,切不可粗心。为数重物,包裹在里面,无缘得见。必是今日去一重,又见得一重。明日又去一重,又见得一重。去尽皮,方见肉。去尽肉,方见骨。去尽骨,方见髓。
60、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。
61、凡名利之地,退一步便安稳,只管向前便危险。
62、不以小恶掩大善,不以众短弃一长
63、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,有疑者却要无疑,到这里方是长进。
64、大抵观书须先熟读,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;继以精思,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,然后可以有得也。
65、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
66、存天理,灭人欲
67、不以一毫私利自蔽,不以一毫私欲自累。
68、仁之发处自是爱。
69、昨夜江边春水生,蒙冲巨舰一毛轻。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出处:《观书有感》
70、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;行之愈笃,则知之益明。
71、君子小人趣向不同,公私之间而已。
72、人之进学在于思,思则能知是与非。
73、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
74、不奋发,则心日颓靡;不检束,则心日恣肆。
75、责己厚,故身益修;责人薄,故人易从。
76、敬者何?不怠慢、不放荡之谓也。
77、世路无如贪欲险,几人到此误平生。
78、读书之法无它,惟是笃志虚心,反复详玩,为有功耳。
79、为学之道,莫先于穷理;穷理之要,必先于读书。
80、学固不在乎读书,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。
81、循序而渐近,熟读而精思。
82、自敬,则人敬之;自慢,则人慢之。
83、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,而才能足以任重;小人虽器量浅狭,而未必无一长可取。
84、不能感人,皆诚之不至。
85、十年浮海一身轻, 归对梨涡却有情。 世上无如人欲险, 几人到此误平生。
86、礼即理也。
87、圣人之所以为圣也,只是好学下问
88、一心可以兴邦,一心可以丧邦,只在公私之间尔。
89、见富贵而生谗容者,最可耻.遇贫穷而作骄态者,贱莫甚。居家戒争讼,讼则终 凶.处世戒多言,言多必失。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,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。 乖僻自是,悔误必多.颓惰自甘,家道难成。狎昵恶少,久必受其累.屈志老成 ,急则可相依。轻听发言,安知非人之谮诉,当忍耐三思.因事相争,安知非我 之不是,须平心遭暗想。
90、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
91、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出处:《答巩仲至》
92、学者须是立志,今日所以悠悠者,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,遇事则胡乱恁的打过了,此只是志不立。
93、心统性情者也。出处:近思录
94、治国之道,在乎猛宽得中。
95、有所不为,为无不果。有所不学,学无不成
96、以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,不患不到圣贤地位。出处:范纯仁语
97、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
98、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
99、半亩方塘一鉴开, 天光云影共徘徊。 问渠哪得清如许? 为有源头活水来。出处:观书有感
100、不念旧恶,此清者之量。